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
在很久很久以前,电子设备还是由一堆晶体管组成的,这些小家伙们虽然能完成一些基本的计算任务,但它们占地方、耗电多,还容易出故障。工程师们就开始琢磨,能不能把这些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都塞进一个小小的芯片里呢?于是,集成电路就诞生了。集成电路的出现,让电子设备变得更小巧、更高效,也为后来的微处理器打下了基础。

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说到微处理器,不得不提的就是英特尔公司。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Intel 4004。这玩意儿虽然只有指甲盖大小,但它里面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能够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别看它现在看起来像个古董,在当时可是个革命性的发明。Intel 4004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从庞大的机器变成了可以放在桌子上的小盒子。
微处理器的“进化论”
自从Intel 4004问世后,微处理器就开始了它的“进化之路”。从最初的4位处理器到后来的8位、16位、32位,再到现在的64位处理器,每一次升级都让计算机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现在的微处理器不仅速度快、功能强大,还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想想看,几十年前的一个小芯片就能让计算机变得如此智能,真是让人感叹科技的力量。
上一篇: 什么叫微处理器 芯片的制作流程及原理
下一篇: 集成电路对身体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