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小微企业定义及税收优惠

小微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这类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旨在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相关政策,小微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与一般企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税率和减免政策上。

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方法

小微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纳税年度内,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的利润总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其中,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是指根据税法规定不需要缴纳所得税的收入;各项扣除包括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等;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是指企业在以前年度发生的尚未弥补的亏损。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

小微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享受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些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的税负,有助于企业资金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此外,小微企业还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

上一篇: 第28栏分次预缴税款怎么填

下一篇: 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