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茫到清晰:高三数学教学的初体验
刚接手高三数学教学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忐忑。毕竟,这可是决定学生未来的关键时刻啊!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厚厚的教案,脑子里却在想:“这些公式和定理,我能讲明白吗?学生们能听懂吗?”结果,第一节课下来,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学生们虽然压力山大,但个个都像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知识。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我突然觉得,这份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是在和时间赛跑。

与学生的“斗智斗勇”:课堂上的小插曲
高三的课堂,气氛总是紧张而严肃的。但偶尔也会有一些小插曲,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一次,我在讲解一道复杂的函数题时,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这道题是不是可以用‘暴力破解’法?”我愣了一下,心想这孩子是不是在玩游戏玩多了?后来才知道他说的“暴力破解”其实是通过大量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笑着回答:“可以啊,不过你要确保你的计算能力足够‘暴力’才行!”全班顿时哄堂大笑,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解了不少。
从焦虑到自信:教学中的成长
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在不断成长。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讲得不够好、不够透彻。每次备课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我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讲解同一个问题,比如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数学概念。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我自己也觉得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了。有时候想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
上一篇: 班主任评语30字简洁大气
下一篇: 小学毕业自我小结简短